經過台北市的市民大道與中山北路一段交接處,人行道上的圍牆風格與中正紀念堂的圍牆很相似,沿著圍牆走去

P1090378拷貝.jpg

沒想到這裡和中正紀念堂一樣,真的有個大人物坐鎮其中。

逸仙公園裡的大人物,就是紅遍兩岸的孫中山先生,先生名號也是之多,「文」,即正式行文的本名。「逸仙」,原號日新,後來改為逸仙,即日新的變音。「中山」,即為避居日本時,化名中山樵,多以中山君稱呼之。

或許學貫中西的孫中山先生,就如同大家在說說英語的同時也取個洋名,如John、Marry,就也多了一個稱呼。(好比這裡我的名號為RK,哈)

 P1090453拷貝.jpg

入口內迎賓的銅像就是孫中山先生,於民國100年(2011),其孫女孫穗芳親訪此地,以為表達捐贈之意。

P1090443拷貝.jpg 

孫中山先生的銅像,右手拄丈,左手拿著「三民主義」一書,神情顯得相當的莊嚴,一生奮鬥、推動革命、創建民國,得來後人尊稱其國父。

_1090448拷貝.jpg

國父史蹟館的前身是梅屋敷,於1900年由日本人大和宗吉創建經營,鄰近台北城的梅屋敷,地位就似現今的圓山大飯店,總統會在這裡設宴接待外賓,當時的梅屋敷正是如此,很多日本的顯要人物也都會下榻於此。

P1090361拷貝.jpg 

梅屋敷的名字也挺有意思的,因庭院內種植了梅花樹,而屋敷一詞即日人所說的高級住宅之意,因而取名為「梅屋敷」。

 P1090442拷貝.jpg

民國2年(1913)台灣總督派員接待孫中山先生下榻於梅屋敷,這是孫中山先生第二次來台,為了二次革命的討袁行動。

民國35年,梅屋敷更名為國父史蹟紀念館

民國72年,台北市區鐵路地下化正式動工,將國父史蹟紀念館移往北方約50公尺處重建,故今日所在地即非當時的原址。

民國96年(2007),更名為國父史蹟館。

RK:孫中山第一次來台是1900年策劃惠州起義,沒有來此居住。

P1090363拷貝.jpg

日式建築風格的國父史蹟館,裡面陳列著孫中山先生在臺期間留下的手書,如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誓詞、三民主義自及建國大綱等史料,和珍貴的黑白照片及使用過的器物,一直到現在。(館內禁止拍攝)

P1090369拷貝.jpg

走到庭院處,涼亭就座落在一個小丘上

P1090370拷貝.jpg 

涼亭內卻不是擺放常見的石桌,而是先總統蔣公中正於中國國民黨建黨60年時,建碑紀念的碑文,親題「匡復中華的起點,重建民國的基地」

P1090375拷貝.jpgP1090377拷貝.jpg

逸仙公園內就像一戶人家有著寬敞的庭院,種植有松、竹、梅等樹種,僅管公園外行經的車輛之多,但絲毫不受車輛喧囂所擾,仍舊保有公園的寧靜。

P1090420拷貝.jpg

看著庭院中的梅樹和悠遊的魚兒,彷彿穿梭了一世紀的光景,不是因為樹老也不是魚兒年華已老,

 P1090423拷貝.jpg

而是1900年設立的梅屋敷 (國父史蹟館),跨越了一個世紀,一個百年,直到看見圍牆外鄰近的台北轉運站,公園內旅居和設宴的榮景已不復見。

P1090435拷貝.jpg 

僅管旅行的意義不同,但總是要一個落腳處,這就是孫中山先生和逸仙公園的情緣。

P1090441拷貝.jpg

RK:孫中山先生是廣東省香山縣翠亨村的人。

 

P1090455拷貝.jpg

逸仙公園

公園面積約3025平方公尺
地址:台北市中山北路一段46號
電話:02-23813359
開放時間:周二至周日上午8時至下午5時(周一休館)
國父史機紀念館:周二至周日上午9時至12時、下午1時至5時

瀏覽相關性文章 國父紀念館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