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民國107年11月12日起,榮獲文化部指定為國定古蹟

想探索台北市的特色又不知道從何景點著手,可以從萬華開始,在台灣早期的發展過程中,萬華以「一府二鹿三艋舺」的名氣打響全臺,府即台南、鹿即鹿港、艋舺即萬華,可見艋舺(萬華)在台灣北部是個聲名大噪的地方。

龍山寺 P4

依傍著大漢溪和新店溪的萬華是個老地方了,是台灣北部開發最早的港市,既然開發的早,那麼來到台北必定要來萬華走走,旅程一帆風順,就到萬華龍山寺拜拜求個好平安。

龍山寺 P7

萬華區的廟宇繁多大多創建於清朝年間,以龍山寺香火特別的鼎盛,迄今二百多年的萬華龍山寺不僅是台北市知名的廟宇,也是國外觀光團的造訪地,每到假日更是擠滿川流不息的香客。

龍山寺 P1

建於清朝(1738年) 的艋舺龍山寺,其艋舺的由來眾說紛紜,其中一種說法為凱達格蘭族帶著蕃薯,划著小舟來到淡水河邊與漢人交易,平埔族口中的獨木舟發音為Man-Ka,音似艋舺,就這樣被沿用成為地名。

P1080403拷貝.jpg

龍山寺的牌樓

又稱為山門,門柱上右邊篆刻著「象為佛門法力表徵杯度錫飛救世共宏菩薩願」,左邊為「川萃員嶠人文盛美風淳俗厚化民深體聖賢心」,左右兩邊取第一個字合起來,即為龍山,這對聯為孫中山先生的長子孫科所

RK:寺內還有許多知名人士的題詩和匾額

龍山寺 P10

龍山寺興建的源流

相傳跟一個香火袋有關,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位「三邑人」,不是他帶著三億來到這,三邑指的是泉州府的南安、惠安和晉江三縣的人合稱三邑人,他走到龍山寺附近的一棵榕樹下休息,將身上的觀音菩薩香火袋掛在樹梢,離開時卻忘了帶走,結果奇幻的事情就出現了,這個香袋每到了晚上就會閃閃發光,當地人紛紛上前去膜拜和祈求,沒想到非常的靈驗,人潮絡繹不絕,興起集資建廟之意,這說法很有趣也只是一則傳說罷了,較為考據的創建者說法是和泉州移民人士有關,三邑人集資創建。

RK:不知道是不是這樣的緣故,所以現在到了龍山寺,是筆者看過台灣寺廟當中,販賣香袋(福袋)最多樣式的地方。

龍山寺 P13

淨心瀑布

廟埕右邊設的淨心瀑布有個有趣的由來,龍山寺有個龍字,龍要有水,並要比虎邊高,不然是逼虎傷人,因而建造這個人工造景的瀑布。

龍山寺 P9

淨心之名是取自於佛教大度經,「流水奔騰,飛泉澈清,朝登佛門,先淨其心,心靈淨化,悟道慧根,具足相好,莊嚴其身,故名淨心瀑布。」

龍山寺 P14

一邊看著池中肥美的魚兒,一邊想著淨心瀑布的含意,似乎告誡前來參拜的遊客們,參香禮佛要保持著虔誠的心,莊嚴的態度,衣冠若不整給人的印象不好,神明也不樂見。

龍山寺 P11

廟的進出是右邊入口進左邊出,先從正殿開始祭拜再到後殿,共分七個爐參拜,每爐一柱香。

P1030039拷貝.jpg

寺內的主神-觀世音菩薩

龍山寺的主神是觀世音菩薩,是從泉州安海龍山寺恭請而來,尊號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,又名觀自在菩薩,即觀照萬法而任運自在之意,台灣人則習慣以「觀音媽」稱之,深信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之心,慈悲保佑。

龍山寺 P2

進到龍山寺正殿有兩個香爐,進門第一個體積較大的是觀音爐,位在高平台上的是天公爐,拜拜的順序是先向主神祭拜,即觀音爐,再祭拜玉皇大帝,即天公爐。拜觀音爐為面向大殿,拜天公爐為面向外頭

RK:這裡是一個大重點,切記!

龍山寺 P12

供奉的神明

神明眾多也是龍山寺的特色,在總面積一千八百餘坪內供奉著下列的神祇,

正殿

天公爐:文殊菩薩、普賢菩薩

觀世音爐:觀世音菩薩、十八羅漢、韋馱護法、伽藍護法

後殿

媽祖娘娘爐:媽祖、太陽星君、太陰星君

水仙尊王爐:水仙尊王、福德正神、城隍爺、龍爺

註生娘娘爐:註生娘娘、池頭夫人、十二婆者

文昌帝君爐:大魁星君、文昌帝君、紫陽夫子、馬爺

關聖帝君爐:關聖帝君、三官大帝、地藏王菩薩

後殿右偏殿:華陀仙師

後殿左偏殿:月老神君

龍山寺 P8

神祇們各司其職安撫著人的一生,不論是生、老、病、死似乎可求得心靈上的慰藉,儘管龍山寺曾歷經倒塌與重建事件,廟宇的靈顯仍是許多人追求一生之所托。

龍山寺 P6 

開放時間 早上6點到晚上10點

艋舺龍山寺網站

龍山寺: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211號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